物業經理人

水準測量中為什么要求前后視距離相等

4176

  水準測量中為什么要求前后視距離相等

  前后視距相等可以消除一些誤差,包括水準儀i角誤差(視線軸與水平線夾角)、調焦誤差、地球彎曲差。

  i角誤差又可稱視準軸與水準管軸不平行誤差,即視準軸與水準管軸在豎直面上投影的夾角;

  調焦誤差,若照準前后尺均調焦,必使i角高度不一致,從而引起讀數誤差。本質上也是i角誤差,只是不同情況導致而成。

  通常為了避免這點誤差就盡量使前后視距相等,一等≤0.5m,二等≤1m,三等≤3m,四等≤5m。

  其他誤差不受前后視距影響的,如:精平誤差、估讀誤差、水準尺傾斜誤差、水準儀水準尺下沉誤差、大氣折光誤差、日照風力引起的誤差、水準尺刻劃誤差。

篇2:建筑工程測量員培訓:水準測量

  建筑工程測量員培訓--水準測量

  第一節水準測量原理及方法

  1、水準測量的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一條水平視線,測出兩地面點之間的高差,然后根據已知點的高程和高差,推算出另一個點的高程。

  1.1高差法

  如圖1.1所示,已知地面上A點的高程為HA,欲測定B點的高程HB,需要先測出A、B兩點間的高差hAB,為此在A、B之間安置一臺水準儀,再在A、B兩點上各豎立一根水準尺。根據儀器的水平視線,分別讀取A、B尺上的讀數a和b,則B點對于A點的高差為:hAB=a-b(1.1)如果水準測量是由A到B進行的,如圖2.1中的箭頭所示,則A點尺上的讀數稱為后視讀數,記為a;B點為待定高程點,B點尺上的讀數稱為前視讀數,記為b;兩點間的高差等于后視讀數減去前視讀數,即hAB=a-b。若a大于b,則高差為正,B點高于A點;反之高差為負,則B點低于A點。因為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可認為與大地水準面平行,由圖2.1可知

  圖1-1

  HB=HA+hAB=HA+(a-b)(1.2)

  由式(1.2)根據高差推算待定點高程的方法叫做高差法。

  例1:圖1.1中已知A點高程HA=452.623m,后視讀數a=1.571m,前視讀數b=0.685m,求B點高程。

  解:B點對于A點高差:hAB=1.571-0.685=0.886m

  B點高程為:HB=452.623+0.886=453.509m例2:圖2.2中,已知A點樁頂標高為±0.00,后視A點讀數a=1.217m,前視B點讀數b=2.426m,求B點標高。解:B點對于A點高差:hAB=a-b=1.217-2.426=-1.209mB點高程為:HB=HA+hAB=0+(-1.209)=-1.209m圖1-21.2、視線高法如圖1.1所示,B點高程也可以通過儀器視線高程Hi,求得。視線高:Hi=HA+a(1.3)

  待定點高程:HB=Hi-b(1.4)

  由式(1.4)通過視線高推算待定點高程的方法稱為視線高法。

  例3:圖1.3中已知A點高程HA=423.518m,要測出相鄰1、2、3點的高程。先測得A點后視讀數a=1.563m,

  接著在各待定點上立尺,分別測得讀數b1=0.953m,b2=1.152,b3=1.328m。解:先計算出視線高程Hi=HA+a=423.518+1.563=425.081m各待定點高程分別為:H1=Hi-b1=425.081-0.953=424.128mH2=Hi-b2=425.081-1.152=423.929mH3=Hi-b3=425.081-1.328=423.753m高差法和視線高法的測量原理是相同的,區別在于計算高程時次序上的不同。在安置一次儀器需求出幾個點的高程時,視線高法比高差法方便,因而視線高法在建筑施工中被廣泛采用。

  第二節水準儀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

  1、水準儀的基本構造

  水準測量用的儀器、工具:水準儀、水準尺和尺墊。

  1.水準尺和尺墊

  水準尺是水準測量中用于高差量度的標尺,水準尺制造用材有優質木材、合金材和玻璃鋼等幾種,有2m,3m,5m等多種長度和整尺、折尺、塔尺等多種類型。水準尺按精度高低可分為精密水準尺和普通水準尺。

  (1)普通水準尺

  材料:用木料、鋁材和玻璃鋼制成。

  結構:尺長多為3m,兩根為一副,且為雙面(黑、紅面)刻劃的直尺,每隔1cm印刷有黑白或紅白相間的分劃。每分米處注有數字,對一對水準尺而言,黑、紅面注記的零點不同。黑面尺的尺底端從零開始注記讀數,兩尺的紅面尺底端分別從常數4687mm和4787mm開始,稱為尺常數K。即K1=4.687m,K2=4.787m。

  設尺常數是為了檢核用。

 ?。?)精密水準尺

  材料:框架用木料制成,分劃部分用鎳鐵合金做成帶狀。

  結構:尺長多為3m,兩根為一副。在尺帶上有左右兩排線狀分劃,分別稱為基本分劃和輔助分劃,格值1cm。這種水準尺配合精密水準儀使用。

 ?。?)尺墊(尺臺)

  水準測量中有許多地方需要設置轉點(中間點),為防止觀測過程中尺子下沉而影響讀數的準確性,應在轉點處放一尺墊。尺墊一般由平面為三角形的鑄鐵制成,下面有三個尖腳,便于踩入土中,使之穩定。上面有一突起的半球形小包,立水準尺于球頂,尺底部僅接觸球頂最高的一點,當水準尺轉動方向時,尺底的高程不會改變。

  2.水準儀

  水準儀的作用就是提供一條水平視線(視準軸)。

  按精度水準儀可分為DS05、DS1、DS3等幾個等級:

  DS05: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為±0.5mm,用于高等級水準測量;

  DS1: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為±1.0mm,用于高等級水準測量;

  DS3:每千米水準測量的全中誤差為±3.0mm,用于一般工程測量和地形測量;

  DS為“大地”、“水準儀”的漢語拼音縮寫,本節主要介紹DS3級水準儀。

  DS3水準儀由照準部和基座兩部分組成。

  1)基座:基座構成與功能同經緯儀。

  2)照準部:照準部由望遠鏡,水準器和控制螺旋等組成,能繞水準儀的豎軸在水平面內作全圓轉。

  3)望遠鏡:作用是照準和提供一條水平線(視準軸),并在水準尺上讀數,構造與后述經緯儀上的望遠鏡基本相同。

  4)水準器:照準部上有兩個水準器。-個是圓水準器,其水準管軸與豎抽平行,水準器格值8'/2mm,;另一個是管水準器(又稱水準管),格值為20〃/2mm,用于視準軸精密置平(符合水準器,附圖)。

  控制螺旋:制動螺旋,使照準部固定

  5)水平微動螺旋:用于精確瞄準;

  6)微傾螺旋:用于精確整平。

  2、水準儀的使用方法

  水準儀廣泛用于建筑行業,是測量水平高低的儀器,具有精度高、使用方便、快速、可靠等優點,使用在引測、大面積場地測量、樓面水平線標志、沉降觀測等?,F介紹水準儀的使用方法。

  2.1水準儀器組合:

  1.望遠鏡2.調整手輪3.圓水準器4.微調手輪

  5.水平制動手輪6.管水準器7.水平微調手輪8.腳架

  2.2操作要點:

  在未知兩點間,擺開三腳架,從儀器箱取出水準儀安放在三腳架上,利用三個機座螺絲調平,使圓氣泡居中,跟著調平管水準器。水平制動手輪是調平的,在水平鏡內通過三角棱鏡反射,水平

重合,就是平水。將望遠鏡對準未知點(1)上的塔尺,再次調平管水平器重合,讀出塔尺的讀數(后視),把望遠鏡旋轉到未知點(2)的塔尺,調整管水平器,讀出塔尺的讀數(前視),記到記錄本上。

  計算公式:兩點高差=后視-前視。

  2.3校正方法:

  將儀器擺在兩固定點中間,標出兩點的水平線,稱為a、b線,移動儀器到固定點一端,標出兩點的水平線,稱為a’、b’。計算如果a-b≠a’-b’時,將望遠鏡橫絲對準偏差一半的數值。用校針將水準儀的上下螺釘調整,使管水平泡吻合為止。重復以上做法,直到相等為止。

  2.4保養與維修:

  1.水準儀是精密的光學儀器,正確合理使用和保管對儀器精度和壽命有很大的作用;

  2.避免陽光直曬,不許可證隨便拆卸儀器;

  3.每個微調都應輕輕轉動,不要用力過大。鏡片、光學片不準用手觸片;

  4.儀器有故障,由熟悉儀器結構者或修理部修理;

  5.每次使用完后,應對儀器擦干凈,保持干燥。

  第三節水準測量和記錄方法

  現以下圖為例說明水準測量的作業方法。因A、B兩點間高差較大,距離又遠,因此欲測定這兩點間的距離,必須選擇若干個轉點(圖中為1、2、3三點),然后依次在A和1、1和2、2和3、3和B的中間安置儀器,分段測定其高差。

篇3:水準測量中為什么要求前后視距離相等

  水準測量中為什么要求前后視距離相等

  前后視距相等可以消除一些誤差,包括水準儀i角誤差(視線軸與水平線夾角)、調焦誤差、地球彎曲差。

  i角誤差又可稱視準軸與水準管軸不平行誤差,即視準軸與水準管軸在豎直面上投影的夾角;

  調焦誤差,若照準前后尺均調焦,必使i角高度不一致,從而引起讀數誤差。本質上也是i角誤差,只是不同情況導致而成。

  通常為了避免這點誤差就盡量使前后視距相等,一等≤0.5m,二等≤1m,三等≤3m,四等≤5m。

  其他誤差不受前后視距影響的,如:精平誤差、估讀誤差、水準尺傾斜誤差、水準儀水準尺下沉誤差、大氣折光誤差、日照風力引起的誤差、水準尺刻劃誤差。

相關文章

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|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|国产原创剧情经理在线播放|国产精品亚洲А∨无码播放麻豆